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宏观政策和重大措施,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优环境”这发展思路,把调整产业结构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深化改革,主动领引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全区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的势态。
一、1-9月经济运行情况
宏观经济稳中趋好
1、全区生产总值(GDP):1-9月完成193.68亿元,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8.4%;其中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84.86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2:47.69:44.49调整为7.29:48.89:43.81。从纵向看,前三季度GDP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增速持平,与年初确定目标任务增长8.5%相比,低了0.1个百分点,完成全年增速目标有一定难度。从横向看,GDP增速与全市增速持平,在全市一县三区中位列第三,分别低于高新开发区0.3个百分点,低于分宜县0.1个百分点。
一产指标方面。受“蓝天行动”“保家行动”影响,我区三季度畜牧业出栏存栏数整体呈下降态势。其中,生猪出栏497390头,下降22.22%,存栏184405头,下降22.75%;牛出栏27061头,下降28.91%,存栏38917头,下降33.19%;羊出栏4572头,下降5.16%,存栏2553头,下降37.04%;家禽出笼110.7万羽,下降55.17%,存笼94.1万羽,下降46.59%。
二产指标方面。工业在我区经济总量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规上工业又占工业比重近80%。今年由于钢铁等传统产业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居高不下,拖累整个GDP的增速。1-9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7.5%,在全市倒数第二,低于全市增速0.9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高新开发区1.7个百分点,低于分宜县1.3个百分点。
三产指标方面。受全市证券交易额大幅下滑导致全市三产下降影响,我区三季度三产增速较上半年下滑1.2个百分点。其中,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增长2.84%,但和全市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其他营利性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高出全市2.38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领先优势缩小了2.12个百分点,三季度财政八项支出增速为22.78%,低于上半年7.22个百分点。
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75亿,增长8.5%。(前提支撑指标能支撑)
2、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9月,全区完成财政收入29.72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国税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221.7%,地税收入12.98亿元,同比下降30.0%;一般预算收入15.82亿元,增长1.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9.39%,同比下降了5.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低速增长,1-9月全区财政支出29.6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八项费用支出22.36亿元,增长22.78%。农村住户人均现金收入 元,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增长 %。
3、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三季度完成277.38亿元,增长13.2%。5000万以上直报项目68个,完成投资212.06亿元;5000万以下项目239个,完成投资65.32亿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完成25.87亿元,同比下降5.8%;非国有投资完成251.5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民间投资完成248.14亿元,同比增长17.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44亿元,同比下降12.3%;第二产业(全部为工业)完成投资197.26亿元,同比增长8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68亿元,同比下降42.6%,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1亿元,同比下降22.9%。从目前的项目储备和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情况看,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急需要发改、工信 等部门提供项目资料,入库5000万元新项目。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12%。
4、工业经济缓步回升。三季度工业规上增加值增速7.5%。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5%,其中新能源增长62.5%。工业企业新入规6家,分别是新联泰,瑞安新能源,超能通,沃能,长银物产,中辉新材料。
5、服务业稳步增长。三季度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84.86亿元,增长9.3%。服务业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7.34亿元,增长14.4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66亿元,增长36.48%。
1-9月渝水区主要经济指标和目标差距 |
|
|||||||
指 标 |
单位 |
渝水区 |
三季度目标 |
三季度差距 |
年度目标 |
|
||
生产总值 |
绝对数 |
亿元 |
193.68 |
8.5 |
-0.1 |
8.5 |
|
|
增幅 |
% |
8.4 |
||||||
财政总收入 |
绝对数 |
亿元 |
29.7 |
27.38 |
完成 |
36.51 |
|
|
增幅 |
% |
24.1 |
8 |
完成 |
8 |
|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绝对数 |
亿元 |
|
8 |
-0.5 |
10 |
|
|
增幅 |
% |
7.5 |
||||||
主营业务收入 |
绝对数 |
亿元 |
|
9 |
|
10.2 |
|
|
增幅 |
% |
|
||||||
固定资产投资 |
绝对数 |
亿元 |
277.38 |
12 |
完成 |
12 |
|
|
增幅 |
% |
13.2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绝对数 |
亿元 |
104 |
101.81 |
完成 |
162.38 |
|
|
增幅 |
% |
12.8 |
10.2 |
完成 |
10 |
|
||
出口总额 |
绝对数 |
亿元 |
10.36 |
7.9516 |
完成 |
11.9 |
|
|
增幅 |
% |
10.21 |
-15.4 |
完成 |
8.5 |
|
||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绝对数 |
万美元 |
|
8824 |
|
10730 |
|
|
增幅 |
% |
|
0 |
|
4.87 |
|
||
省外2000万元以上进资 |
绝对数 |
亿元 |
|
|
|
150.5 |
|
|
增幅 |
% |
|
|
|
9.85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绝对数 |
元 |
|
|
|
8 |
|
|
增幅 |
% |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绝对数 |
元 |
|
|
|
9 |
|
|
增幅 |
% |
|
||||||
(注:空白部分尚未有数据反馈)
6、市场消费活跃。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2.8%,与全市相比增幅高了0.1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3亿元,增长13.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11.6%。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完成73.2亿元,增长10.5%,住宿餐饮业30.99亿元,增长15.8%。从企业规模看,79户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5亿元,增长16.9%,限下企业实现零售额69亿元,增长10.8%。三季度批发企业入规三家,分别是宏盛通讯,泽新通讯,德康农业。
7、“四上”企业入库进展情况。全区“四上”企业全年新增入库企业任务数25家,截至9月,已入库企业16家。从专业类型看,工业企业已入库6家,离年度目标还差5家;批零住餐企业已入库3家,离年度目标还差4家;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分别入库4家和3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分乡镇看,新兴产业园入库工业企业4家,袁河经开区入库工业企业1家,新钢办入库工业企业1家,罗坊镇入库批零住餐企业1家,珠珊镇入库批零住餐2家。
2017年各乡镇入库法人单位数(截至10月27日) |
||||||
|
合计 |
工业 |
建筑业 |
批零住餐业 |
房地 产业 |
服务业 |
渝水区 |
16 |
6 |
4 |
3 |
3 |
|
袁河经开区 |
1 |
1 |
|
|
|
|
新兴产业园 |
4 |
4 |
|
|
|
|
新钢办 |
1 |
1 |
|
|
|
|
区直 |
7 |
|
4 |
|
3 |
|
罗坊镇 |
1 |
|
|
1 |
|
|
珠珊镇 |
2 |
|
|
2 |
|
|
全区任务数 |
25 |
11 |
2 |
7 |
|
5 |
与任务差距 |
|
-5 |
完成 |
-4 |
完成 |
-5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9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区经济总体运行保持稳步增长,大部分指标按照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运行完成任务,但还有部分指标受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传统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高位运行,新入库工业企业偏少,引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偏低。财政八项支出、营利性服务业增速等优势项目的领先优势在缩小,增速低于上半年水平,加上国内贸易需求不旺、生猪生产因环保拆迁有所下滑,投资拉动作用放缓等原因,GDP三季度未能完成目标任务。
1、工业增加值增速缓慢回升。1-9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要实现全年增长10%的目标,逐月平均需要提速0.83个百分点,存在很大困难。工业增加值回升缓慢,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工业用电增长与产值、收入不同步。电量增速与抬高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配备,反映了工业经济有效支撑力度不够。二是工业基数过大。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震荡下行,为保稳定、促增长,上下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抬高了历年的企业基数,使企业数据与实际偏离过大,部分企业因在市场竞争中衰退,最终停产歇业,退出网报数据库。目前国家、省、市统计局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对工业基础数据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核定工作,主要是对注销登记证企业、停产企业、未达规模以上标准企业、数据存在差错企业摸底清查,核定修订企业上报数据,我区有一批僵尸企业和基数与实际偏离过大企业将被清理退库或修订核减数据,在工业经济总量上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三是传统产业工业品出厂价格高位震荡。由于国家对钢铁、煤炭等行业实施除产能、除库存、降成本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煤炭及其上下游产业企业所属行业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主要集中在炼铁、钢压延加工、煤炭开采洗选、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四大行业,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拉低了增加值增速7.03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速止步不前的主要因素。
3、服务业支撑偏弱。除证券交易额大幅下降之外,银行存贷款余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指标也低于上半年增速。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紧盯目标不放松。目前全区经济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但是市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要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对照目标进度,切实开展自查,找差距,补短板,确保达标不拖后腿。各部门要定人紧盯指标,做好运行调度、信息收集和情况反馈,实现高效分工协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两级的对接和沟通,确保各项数据与目标衔接。特别关注工业规上数据核减后,目标任务变化情况。
2、抓好工业企业核减基数工作。国家统计局开展工业规上企业数据核定工作,我区可借此契机将一些僵尸企业、基数过大企业、价格指数偏高企业列入被核定对象,17年总量虽会下降,但由于16年同期基数同时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反而能有所提升。据市统计局工交科反馈,从本月起工业数据不反馈总量,只反馈增速。
3、促进三产全面增长。一方面要抓好短板指标。协调银行、投资公司等在存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实现本地大项目在本地贷款;对比网签和网上直报数据,查找漏报、瞒报点,抓好房地产项目入库工作;针对房地产业销售面积增速缓慢,加快房地产业开发速度和提高销售额,缩小和全省全市差距。针对车辆保费和车船税外流现象开展行动,稳定本地车辆保险市场,强化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明确规范保险业务行为;加大对本地电商支持力度,促进本地特色产品外销,带动快递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抓好权重指标。财政八项支出、规上服务业(其中营利性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两项指标权重大,变化范围大,对三产增长速度至关重要,我们要继续积极调度,争取扩大两项指标的领先优势,为三产发展作出贡献,弥补因规上工业增加值和房地产业落后的增速。
4、提高固投数据质量。一是扩大5000万元以上项目比重。加强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工作,在稳定总量的同时,各地各部门优先申报5000万元以上项目,扩大50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和投资占比。二要实现项目应统尽统。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在建或已建成的项目,未提出入库申请,造成漏统、迟统。建议各责任部门对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积极帮助和督促项目单位办理入库手续,夯实项目基础。三要抓好省重点项目入库。四要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建议发改、房管部门调度时,关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尽快与全市缩少差距。
5、抓好新增企业入库。今年的月度申报还剩1个批次,截止日期为10月下旬,接下来就将转入年度申报阶段。由于年度入库企业的数据不能计入今年,因此,为做到早入库早出数,建议请各地各部门对照责任分工,抓紧时间,督促达到条件的企业及时申报,推动符合入规条件的本地“四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入库工作,做到早入库早出数,准确反映我区经济发展水平。
6、加强税收征管。要主动适应税收改革新常态,着力抓好“营改税”和建安税,消费税等税收的征管和入库工作,做大总量,提升增量,确保质量,扎实推进我区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7、全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创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二是创新“四上”企业入库机制,省、市、区对“四上”企业入库有专门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对基层统计机构,特别是乡镇办、企业要实行人员、经费、办公条件标准化建设,做到“四个一”:①要明确一个机构,有专人管、专人做统计;②要稳定一支统计队伍;③要健全完善一个统计信息化网络,做到联网直报平台和统计信息网平稳运行;④要规范一套统计工作制度,完善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